
專訪:《TechOrange》社長戴季全 / 撰稿:李昀蔚
「因為 AI 技術進步太快,從以前是一個配角,慢慢走到智慧工廠前台變成主角,」本集《全新一週》邀請到新代科技集團董事長蔡尤鏗,以及機器人產品部經理黃群凱,分享在今年正式走入第三十個年頭的新代科技,從 CNC 控制器核心本業出發,跨足機器人領域的發展進程。
蔡尤鏗分析,工業 4.0 的概念在十年前興起,主要涵蓋自動化以及工廠管理用的工業互聯軟體兩大面向。過去,傳統工具機的控制器多是封閉系統,被視為一個個「孤島」,然而在工業 4.0 的趨勢下,這些孤島必須與周遭環境深度融合,其中新代科技擔任的角色,讓這些孤島變成「群島」甚至是「新大陸」,進一步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新應用。
另一方面,隨著技術的飛速進步,AI 在智慧製造中的角色已不再是輔助性的「配角」,而是逐漸走到前台,成為驅動智慧工廠發展的「主角」。在深度融合的過程中,機器人不僅需要取代操作員的「手」來執行任務,更需要取代「眼睛」來觀察環境,才能更精準地操作機台。要達成這樣的目標,就需要 AI 與其他智慧元素進行深度融合,並確保彼此之間能有共同語言,才能實現無縫協作。這樣的轉變,也直接影響機器人的發展方向與台灣產業的定位。
以客戶為中心的策略
蔡尤鏗強調,新代科技三十年的發展歷程,始終圍繞「以客戶為中心」這個核心,例如台商在全球設廠時,不只是把產線移過去,還會遇到管理制度、人才培育與當地文化差異等挑戰。因此,新代的全球布局並非單純的市場拓展,而是緊跟客戶腳步,確保他們無論在歐洲、美國或東南亞,都能獲得一致且高品質的服務支援。
除了客戶導向,新代科技也積極推動策略聯盟,以整合台灣工具機產業的上中下游。「在台灣市場,我們看得到的一個機會點,因為新代在台灣有控制器,其實還有半導體的優勢,可以做很好的智慧感測器,那台灣有工具機行業、有零組件產業,包括台灣其實有很棒的出海口,就是台商,」蔡尤鏗認為,台灣擁有控制器、半導體、精密機械與零組件等產業優勢,更有台商這個重要的「出海口」,因此透過跨產業合作,新代希望共同打造出智慧工廠所需的完整設備與生態系,為台灣產業開創新局,並在國際競爭中找到突圍契機。
AI 打通新代科技發展的任督二脈
過去機器人大多是 Rule-based,意即系統按照設定重複動作,強調速度與精準度,不過隨著 AI 的發展,機器人開始具備「泛化能力」,就是只要教機器人拿一個杯子,以後它看到杯子就可以拿起來。
面對這樣的新趨勢,新代科技集團機器人產品部經理黃群凱談到,「新代科技從以前做設備的大腦,到現在負責做機器人的大腦,其實是一樣的東西,AI 的本質就是在學習人類,當今天算力夠了,AI 進來後反而讓我們在做大腦時更如魚得水。」黃群凱強調,AI 就是想辦法模仿人類的大腦,因此 AI 這幾年的發展,好像打通了新代科技的任督二脈。
黃群凱分析,少量多樣、快速換線已成為製造新趨勢,此外全球化的式微與關稅壁壘讓台商在各地設廠成為必要,中小企業則更需要能負擔且貼近真實需求的方案。「我們提供的智慧製造方案是小而美、可以負擔的,這就是我們的強項,那台灣的強項是我們的晶片產業,還有我們一直都很厲害的精密機械,」黃群凱強調,不管是零組件還是運算,台灣應該可以在智慧機器人的全球佈局裡扮演關鍵角色。
未來三十年對新代科技的發展期許
蔡尤鏗分享,創業初期他與團隊曾以為只要技術厲害就能成功,低估了經營的複雜性,但也是在這段過程中,教會他們如何在逆境生存,也打下往後贏得客戶信任的根基。
面對未來三十年,蔡尤鏗期許新代集團能夠在變動的大環境下,不只持續「變大」,也能「變快」與「變強」,因為唯有速度與實力同步提升,才能應對往後未知的挑戰。
文章來源:從 CNC 控制器到機器人,新代科技集團董事長蔡尤鏗談 AI 如何讓新代「如魚得水」?
關於新代集團
新代集團,以值得信任的電控夥伴聞名在工具機控制領域,為亞太市場領導品牌,據點橫跨歐洲、美洲、亞洲三大洲。新代長期深耕於機床控制器的軟體及硬體技術研發,主力產品包括工具機控制器系統、伺服驅動、伺服電機等。旗下聯達智能致力智慧製造解决方案,包括工業機器人、機床聯網、自動化系統等,推動產業升級;另一品牌,正鉑雷射,則專注於雷射與電漿應用等減碳製程設備,聚焦工業智慧零碳化。新代集團以一站式工業4.0解决方案融合IIoT、大數據、雲端計算等應用。,提供客戶完整的解決方案,實現數位轉型、智慧工廠的願景。更多訊息請參考官網:https://www.syntecclub.com/